深化国企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引擎
元描述: 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深化国企改革的必要性、原则要求、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分析了国有资本“三个集中”的战略意义,以及国有企业在原始创新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并针对管理监督体制机制的完善进行了深入解读。
吸引人的段落: 近年来,中国国企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在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深化国企改革的任务更加艰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深化国企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全局,并对下一阶段改革方向和重点任务进行了系统部署。本文将深入解读深化国企改革的重大意义,分析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作用,并探讨国务院国资委在推动改革过程中的具体举措。
国企改革: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引擎
国企改革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引擎,其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 正如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所言,《决定》把深化国企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全局,对新征程上深化改革的方位、前行的节奏和工作的重点进行了系统部署。国务院国资委将指导推动国资国企全力以赴抓改革、凝心聚力谋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深化国企改革的目标是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其核心功能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这意味着,改革要聚焦提升“五个价值”,即增加值、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品牌价值。同时,改革要适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和市场需求新变化,加快企业组织形态、经营机制、管理体系的变革,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塑造新优势新动能。
国有资本“三个集中”:优化布局,释放潜力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任务,其核心在于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 这意味着要着眼于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结合“十四五”规划的深入落实和“十五五”规划的谋划实施,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和前瞻性布局。
具体而言,国有资本“三个集中”的目标是:
- 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这意味着要加强对国防军工、能源、交通、通信、金融等领域的资源配置,确保国家安全和经济稳定发展。
- 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 这意味着要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环保等领域的投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保障民生福祉。
- 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这意味着要积极布局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实现“三个集中”需要两端发力、双轮驱动:
- 抓好传统产业强基转型: 通过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 抓好新兴产业战略布局: 深入实施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健全新兴产业培育机制,加大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领域的投入力度,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原始创新:引领科技发展的新高度
中央企业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强国建设的骨干中坚。深化国企改革要以原始创新为核心,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在“三高一优”上协同发力、持续用力。
“三高一优”指的是:
- 强化高质量的科技供给: 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强化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努力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和源头底层技术。
- 建设高能级的研发平台: 深度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新建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平台,共建区域创新中心,打造高水平创新联合体,深化同上中下游各类企业科技合作,积极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取得更多科技成果。
- 推进高效率的产业融合: 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主动开放市场和应用场景,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推进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使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演变成产品、从产品延伸为产业。
- 持续营造优质的创新生态: 健全支持原始创新的出资人政策,完善研发投入加回机制,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以创新创造为导向,灵活开展多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根据科研工作不确定性高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合规免责机制,让科技人员放开手脚干事业、心无旁骛搞科研。
管理监督:构建科学高效的监管体系
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一环,其目标是构建科学高效的监管体系,实现“放得活”与“管得住”的平衡。
具体而言,管理监督的重点在于:
- 充分释放活力: 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充分尊重和维护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实施个性化、差异化的改革探索,使企业更加充满生机活力。
- 切实加强监管: 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完善国资监管体系和监督约束机制,用好信息化、智能化等方式,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坚决守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底线。
为了提升监管效能,需要:
- 加强同各有关管理部门的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 提升政策的精准性、科学性、一致性。
- 健全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制度: 发挥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高效化监管优势。
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是管理监督体制机制的重要环节和有力抓手。 在此方面,国务院国资委已经做了不少探索,出台了针对19个行业的考核实施方案,在2024年度对中央企业的经营业绩考核中,个性化指标占比达到77%。
接下来,国务院国资委将:
- 根据中央企业整体上承担使命多维、产业分布多样、业务板块多元等情况,进一步完善分类考核评价体系。
- 制定更有针对性、更加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加快实现“一业一策”“一企一策”。
- 引导企业各展所长,争当不同赛道的“尖子生”,实现质量更高、功能更优的发展。
常见问题解答 (FAQ)
问:深化国企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答: 深化国企改革的目标是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其核心功能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问:国有资本“三个集中”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 国有资本“三个集中”是指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问:国企如何才能在原始创新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答: 国企要通过强化高质量的科技供给、建设高能级的研发平台、推进高效率的产业融合、持续营造优质的创新生态等措施,实现原始创新上的突破。
问:如何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实现“放得活”与“管得住”的平衡?
答: 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需要充分释放活力,切实加强监管,同时加强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健全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制度,并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
问:深化国企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什么?
答: 深化国企改革将进一步释放国有企业的活力和潜力,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问:深化国企改革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何在?
答: 深化国企改革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引擎,它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政治基础和科技支撑,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结论
深化国企改革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引擎。国务院国资委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深化国企改革的原则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任务,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保障,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