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儿童身高背后的秘密:生长激素的真相与科学育儿指南

元描述: 深入了解儿童身高问题,揭秘生长激素的真相,探索科学育儿方法,帮助家长理性应对身高焦虑,科学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的身高,是家长们永远的牵挂。 看着身边的孩子一个个“节节高”,不少家长开始焦虑:我的孩子是不是偏矮?如何才能让孩子再长高一点?

暑假期间,医院生长发育专科门庭若市,家长们争相寻求让孩子“高人一等”的方法。 然而,孩子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非简单地依靠生长激素就能实现。

生长激素,究竟是“长高神药”还是“过度炒作”? 如何科学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问题?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儿童身高背后的秘密,揭开生长激素的神秘面纱,并提供科学有效的育儿指南,帮助你理性应对身高焦虑,科学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矮小症的真相:为何有些孩子“不够高”?

9岁的桃桃(化名)身高只有135厘米,在班上永远坐在第一排。 她的父母身高都不高,妈妈更是担心孩子的身高会像自己一样。当桃桃出现乳房发育的情况后,妈妈赶紧带着她去医院儿科就诊。

桃桃的案例并非个例。 暑假期间,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涌进各大医院的儿科,寻求生长发育专家的帮助。

“我们专科整个7月份的接诊量约为1800人次,其中教授诊1600人次,专科诊200人次。而平时的接诊量约为1000人次。”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内分泌专科副主任医师陈秋莉告诉我们,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身高、性早熟等问题,并选择在暑期集中就诊。

然而,并非所有孩子的身高问题都属于矮小症。 一些孩子的身高问题,可能与饮食习惯、作息不规律、缺乏运动等因素有关。

“如果没有达到矮小症的标准,只需要改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运动,就能改善孩子的身高。” 陈秋莉医生解释道。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属于矮小症呢? 一般来说,如果孩子的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健康儿童身高的第3百分位数或2个标准差,就属于需要关注的矮小症人群。

孩子出现矮小症,可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比如:

  • 内分泌疾病: 比如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
  • 其他系统疾病: 比如慢性肾脏病、慢性肝病、心脏病等。
  • 遗传性疾病: 比如染色体病、骨骼疾病等基因病。
  • 营养不良: 比如长期缺乏蛋白质、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

桃桃在医院进行了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结果显示她存在生长激素缺乏症。 这种疾病是孩子长不高的一个常见原因。

生长激素是人体下丘脑调控脑垂体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促进骨骼、内脏和全身的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同时对脂肪的代谢和矿物质代谢也很关键。

“一个人要长高,涉及多个方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卢成瑜介绍,分泌出的生长激素会随着人的体内循环前往肝脏、骨骼、肌肉等人体的各个部分,这是一整条链式反应,一旦中间有一个环节出问题,孩子长高都会遇到障碍。

除了生长激素缺乏症,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孩子长不高,比如:

  • 慢性缺氧: 比如鼻窦炎等疾病,可能会导致孩子长期慢性缺氧,影响生长发育。
  • 性早熟: 性早熟会导致骨骺提前愈合,影响最后的成年身高。

生长激素的真相:从“滥用”回归理性

近年来,生长激素被家长们传成“长高神药”。 一些家长甚至认为,只要打生长激素,就能让孩子“高人一等”。

这种观念其实并不科学。 生长激素的使用有严格的适用指征,只能针对生长激素缺乏的孩子有效。

“如果本身不缺生长激素,打了也是多余。” 卢成瑜医生强调。

是否缺乏生长激素,需要进行一项生长激素激发实验。 这个实验需要孩子在空腹状态下,注射特定药物,激发生长激素分泌高峰,随后每隔半小时抽一次血,总共需要抽血5次,来观测生长激素分泌情况。

开出生长激素处方后,治疗周期非常漫长,费用也不菲。 比如,桃桃妈妈为9岁的桃桃选择了长效针剂,一周打一针,一年下来,花费了约10万元。

目前已上市的生长激素主要有三大类别:

  • 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用冻干粉针剂(粉针剂): 每天注射一次,费用较低。
  • 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短效水针剂): 每天注射一次,费用比粉针剂稍高。
  • 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长效水针剂): 每周注射一次,费用最高,但疗效和便利性也最好。

“如果本身没有生长激素缺乏症,却跟风打生长激素,一是性价比非常低,二是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陈耀勇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如果盲目打生长激素,可能导致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升高,进而抑制垂体其他激素的功能。

“有的家长担心孩子比同龄人矮小,就想打生长激素,但实际上,这种生物制剂的使用只适合生长激素缺乏和特发性矮小的孩子。”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儿科主任饶晓林主任说,在他们追踪的400多名孩子中,最后使用生长激素的只有十几例,大部分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纠正喂养、调整睡眠问题以及使用中医推拿按摩泡脚等方式干预,就有不错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学习压力大、抑郁状态的孩子,因睡眠质量不佳,难以进入深睡眠,也会抑制生长发育。

生长激素市场:竞争加剧,增速趋缓

根据中华医学会2014年统计,我国儿童矮小症发病率在3%左右,据此推测,2024年我国矮小症发病人口预计超过600万。 但另一份数据显示,国内因生长激素缺乏症而真正接受治疗的患儿不足3万名,药物治疗渗透率不到1%,生长激素市场存在巨大的提高空间。

米内网的统计显示,2022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销售规模约为67亿元;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预测,到2030年国内相关市场规模将增长至48亿美元。

长春高新旗下的金赛药业是目前国内生长激素领域当之无愧的“一哥”,市占率超过70%。 金赛药业在国内开启了研发上市的先河,目前是全球唯一拥有PEG化长效生长激素制剂的企业。

然而,生长激素带来的业绩高速增长正在放缓。 2023年金赛药业的增速较去年同期的25%下降了16.5个百分点。

业内认为,金赛药业业绩增速放缓,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 各地将生长激素纳入集采,利润空间被压缩。
  • 竞争企业的不断入局,带来更多挑战。

除了金赛药业,安科生物、特宝生物、维昇药业等企业也在积极布局生长激素市场。 随着国内生长激素市场的“玩家”越来越多,竞争将更加激烈。

未来,企业间的角力能否在提升关键技术的同时降低价格,在造福患者的同时抢占更大的市场,值得观望。

科学育儿指南:警惕身高焦虑,科学呵护孩子

一个人的身高大部分是由遗传决定的,孩子长得高不高,主要跟父母有关。 我们可以用以下的公式来推断一个人的遗传身高:

  • 女孩的遗传身高 = (母亲身高 + 父亲身高 - 13) ÷ 2 ± 4~5 (单位:厘米)
  • 男孩的遗传身高 = (母亲身高 + 父亲身高 + 13) ÷ 2 ± 4~5 (单位:厘米)

如果孩子的身高能够达到遗传身高,我们就认为是正常身高,不需要太过焦虑担忧。

对于身高焦虑的家长,卢成瑜医生建议:

1. 吃好: 人体所需的三大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矿物质等都要合理摄入,做到营养均衡。

2. 玩好: 运动可以加速新陈代谢,刺激骨骺发育,有助于肌肉和骨骼的生长。最好每天都能保证孩子有一定的运动时间。

3. 睡好: 生长激素只有在深度睡眠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分泌的高峰,睡眠时长不够或者熬夜晚睡,都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

4. 定期体检: 发育期的孩子需要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干预身高偏矮、性早熟等生长发育异常情况。

最后,提醒家长们,面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需要保持理性态度,不能过度焦虑,也不能过度干预,才能保障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常见问题解答

Q1:孩子身高低于同龄人,是不是就一定有问题?

A1: 不一定。孩子的身高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遗传、营养、运动、睡眠等。如果孩子的身高低于同龄人,但生长速度正常,且没有其他身体异常,家长不必过于担心。

Q2:生长激素真的能“长高神药”吗?

A2: 生长激素只适用于生长激素缺乏症的孩子,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矮小症效果有限。此外,生长激素的使用需要严格的医师指导,盲目使用可能会带来副作用。

Q3:如何才能让孩子长高?

A3: 除了必要的医学干预,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科学的育儿方法对孩子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注意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坚持适度运动,就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Q4:孩子性早熟会影响身高吗?

A4: 性早熟会导致骨骺提前愈合,影响最后的成年身高。因此,家长要重视孩子的性早熟问题,及时就医。

Q5:怎样才能判断孩子是否性早熟?

A5: 女孩子在8岁之前出现乳房发育,男孩在9岁之前出现睾丸增大,都属于性早熟。如果发现孩子出现这些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Q6:除了生长激素,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长高?

A6: 除了生长激素,还可以通过一些科学的方法来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比如:

  • 中医推拿按摩: 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内分泌,促进骨骼生长。
  • 泡脚: 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质量,有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

结论

孩子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非简单地依靠生长激素就能实现。家长们要理性看待孩子的身高问题,避免过度焦虑。

科学的育儿方法才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注意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坚持适度运动,并定期带孩子体检,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和乐观的心态,才是最宝贵的财富。